醫院新聞
發布時間:2023-01-14 閱讀:104 次
今日鎮江訊 急診科是忙碌的,24小時×365天,沒有時限。而自全市門急診全面“放開”以來,這份忙碌有了更重的分量——與各醫療機構一樣處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救治“風暴中心”的江大附院,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驗,急診科,尤其是搶救室,成為了迎戰病毒的最前線。
1月12日上午10:30,江大附院門診通往急診的走廊上,幾張臨時增設的病床一字排開。心電監護儀工作時的滴滴聲,醫患溝通病情時的話語聲、患者的咳嗽聲透過半掩的搶救室大門傳出,與呼嘯而至的120救護車警笛聲交雜在一起,成為此時此處最揪心的背景音。
搶救室內,醫護人員忙著收治患者、做檢查、開展治療、解答患者家屬的疑惑,所有人腳步和語速飛快,擦身而過時,只留下一片殘影。即便是這樣的“高倍速”模式,在江大附院急診科主任、主任醫師任國慶看來,“這算是最近一個月來,我科接診人數比較少的時候了”。
隨著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不斷優化調整,特別是“新十條”出臺后,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控陣地驟然收縮至醫療機構,急診患者激增,人滿為患?;貞?個月來的晝夜奮戰,即便是從醫33年的任國慶也坦言:“這樣的接診量、工作量,是史無前例的”。
“在前一段時間的救治高峰期,急診平均每天掛號人數在550人次左右,是平時的4倍。進搶救室救治的患者是平時的4.5倍,最多時達到130人,其中絕大部分集中于八九十歲,而且患有多種基礎病癥。那段時間,就連急診走廊上都是人挨著人,床挨著床?!比螄鴳c說,江大附院急診科共有14名醫生,“戰時”狀態下,根本無法滿足每張ICU床位配備1名管床醫生、3名護士的要求。
為了緩解“感染減員”和“患者激增”的夾擊,江大附院迅速建立聯動機制,舉全院之力支援急診搶救室、EICU和急診內科門診,同時組建急診后備隊伍,確保搶救力量充足,將有限的醫療資源盡可能最大化利用。
“只有急診人才知道,我們經歷了什么?!被貞涍^去一個月,江大附院急診科護士長楊麗萍數度落淚。經過她的講述,一個個特殊時期踐行“救死扶傷”誓言的醫護人員形象浮現眼前,讓人淚目——
急診科主任任國慶發著高燒,一邊打著寒顫一邊診治患者;
去年赴連云港、上海、新疆參加抗疫的護士許磊,放棄休息,主動返崗,與同事們并肩戰斗;
副護士長孫國付帶病堅守崗位,即便體力不支癱倒在地,面對同事讓他休息的建議,只是擺擺手,說了兩聲“沒事”,原地短暫調整后,立刻重新投入到搶救患者的工作中……
這樣的故事,每天都在急診科上演。重壓之下,每一名醫護人員都咬緊牙關,踞守在守護人民健康的陣地上,面對病毒的“猛攻”,沒有人抱怨,也沒有人退縮。
醫護人員以實際行動向患者傳遞著溫柔而堅定的力量,患者也以最質樸的方式向奮戰在一線的醫生護士表示支持和關心?!耙驗榧痹\就診人數太多,有的患者排隊等了幾個小時才看上病。也有搶救室患者,因為呼吸機調配等了幾十分鐘,他們都沒有抱怨,反而不斷向我們表達感謝?!睏铥惼加∠笞钌畹?,就是一名在走廊陪床兩天的患者家屬,悄悄購買了幾十份早餐送到急診,以感謝醫護人員的付出。
醫患攜手,為了抗疫共同努力。本周,江大附院急診科新冠病毒感染救治高峰逐漸過去,急診量逐漸回落。
“最近幾天,急診接診人數明顯下降,疾病構成上,以危急重癥患者為主,主要包括呼吸系統疾病、腎臟疾病、心臟疾病等?!比螄鴳c說,1月8日起,我國對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實施“乙類乙管”,醫療機構的工作重心也將從“防感染”轉到“保健康、防重癥”。
“我院聚焦‘保健康、防重癥’目標,快速反應、積極行動,為確保新冠病毒感染重癥患者應收盡收,應治盡治,統籌整合全院醫療資源,支援發熱門診、急診,參與重癥患者救治?!苯蟾皆涸洪L陳吉祥表示,下一階段,該院將通過保發熱門診、保急救、保重癥救治、?;踞t療服務正常運行的“四?!崩砟?,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,為患者筑起一道堅實的生命防線。(全媒體記者 楊泠 通訊員 羊城 錢小薔 孫卉)